行業新聞
鋼價上漲"地基"要打的
跟一位打“地基”的朋友聊了許久,從他的言語中,小編可以感覺到,今年目前現在總的工程量雖然有所減少,但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眾所周知,一旦開始打地基,多數意味著有廠家(不管是電廠還是油廠等)或者住民樓或者辦公樓、商場等要平地而起了,此時此刻,相信很多鋼貿商都想追隨他們的身影,追蹤他們的腳步來一場說走就走,說干就干的事業。可惜的是競爭太殘酷,“湯”也不是那么好搶的。
其實一個工程如果已經開始打地基,負責人基本上把該招投標的事情已經落實的差不多了,包括承包商的資質,采購鋼材的數量以及品種、品牌還有質檢人員的安排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已經有了眉目,雖然你可能會錯失本次“參與”的機會,但是否也意味著建廠相對密集地區的鋼鐵采購需求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呢?
我們都知道沿海地區一般建廠,建房的比較多,一是因為經濟較發達,各種設施更新換代或者完善速度在加快;二是因為臨海建廠建房,有利于出口,再加上現在人們對于居住的要求越來越高,臨海地區氣候濕潤,開發商對于“滯銷”的風險較少;三是沿海地區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不管是國家提倡的環保建設還是以后作為聯動帶動內地地區發展的橋梁,沿海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先天有利條件。
當然也不能說內陸工程就少,這就以偏概全了,就拿北方地區而言,目前這個階段工程開工項目雖然是在增加的,但多數鋼貿商卻表示下游需求并不理想,多數都在觀望,只能說現在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掐住了商家的“咽喉”。工程想開工,沒錢;工程有預算,現在鋼材價格如果超過預期,等;工程正在施工,但是由于環保,政策,在建或者在銷售的情況如果不樂觀,暫停等等,這一系列的舉動無不在動搖著鋼貿商對于后市的信心,以及讓商家養成了特別謹慎的“性格”,不敢盲目補貨,更別說囤貨。
現在的鋼鐵市場已經不流行“膽大”的人,即使以前“大膽”過,估計也已經嘗過“悔恨”的味道,所以現在的鋼鐵市場上籠罩著“精明”的迷霧。采購商在盤算著如何省錢?如何欠款?如何貸款?貿易商盤算著如何掙錢?如何降低風險?如何防范壞賬?廠家盤算著如何超過對手,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如何應對資金緊張問題?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的政策如何響應更好等等。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打算,而如果經濟想要實實在在的發展,是不是應該確確實實的在實體經濟上多下功夫、多打地基呢?
“地基”打的廣些,這里的“地基”不僅指的實實在在的工程施工前的地基,更指的是商家在為人處世,運籌帷幄的過程中,是否可以考慮的更全面些,既要“照顧”好自己,更要顧及到他人,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